首页  > 大学排名  > 科举的一甲共有三名分别是

科举的一甲共有三名分别是科举的一甲共有三名分别是

公办大学 2025-03-31 22:34:37 已浏览:102次

问题描述:

科举的一甲共有三名分别是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2025-03-31 22:34:37

精选答案


花开花落 已认证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希望你们在...

以清代科举为例,分四级:童试包括县、府、院试,考中者为生员,通称秀才;乡试是省级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全国性考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在宫中主持,也叫廷试。

贡士均可参加,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来,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近读有关王铎的文章,说王铎“至31岁时,入京殿试,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这是“三甲”的规范用法,就是说,王铎没能进入一甲、二甲,在三甲中列第五十八名。

2025-03-31 22:34:37

其他答案

面试李组长 已认证
每一次挫折都是一块磨石,它能将你雕琢得更坚韧、更勇敢。勇...

中国封建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年间便已经开始,但是直到宋朝太平兴国八年才开始分类“三甲”。即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一甲的第二名叫榜眼,一甲的第三名叫探花;而“三甲”,实际上是殿试的末等。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三甲”,并不是指状元、榜眼、探花,而是殿试中榜进士当中第三等的。

2025-03-31 22:34:37

其他答案

成就儿时的梦想 已认证
怕的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怕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古代有严格的科举制度,先乡试考取秀才,才能参加州式举人考试,一步步考,最后殿式

2025-03-31 22:34:37

其他答案

成就儿时的梦想 已认证
怕的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怕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殿试是分三甲录取的。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一共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2025-03-31 22:34:37

其他答案

公考小黄 已认证
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轻言放弃...

殿试名次的排列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

新进士左出昭德门,右出贞度门,一甲三人随榜亭由午门正中出。由于丹陛中石只有皇帝才可以踩践,所以午门的中路除非皇帝出行从不开启,殿试传胪后准许文武一甲进士由此门出,这是连亲王宰相也不能享有的隆遇。

热点导航
学历解惑 公考问答 建筑考试 大学排名 教育科普 教育解读 考试管理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