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二进制中汉字的存储方式涉及编码、存储结构和转换过程,具体如下:
一、汉字的编码方式
汉字在计算机内部以 内码形式存储,常见的编码标准包括:
- GB2312:
简体中文常用编码,每个汉字通常用2个字节表示;
- GBK:扩展了GB2312,支持更多汉字,编码规则类似;
- Unicode:国际通用编码,支持全汉字集,采用变长编码(如UTF-8中,常用2-4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
- 部分系统可能使用 Big5(繁体中文)等特定编码;
- 汉字信息交换码如 GB-2312码用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输。
二、存储结构与转换过程
存储形式
- 汉字以 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储,例如:
- GB2312编码:每个汉字对应2个16进制数的组合(如“天”对应`E5 83`);
- Unicode(UTF-8):根据字符复杂度,可能占用1-4个字节。
显示与传输
- 显示:
需将内码转换为 字形码(如16×16、24×24点阵),再通过显示器呈现;
- 传输:需转换为 信息交换码(如UTF-8),确保兼容性。
三、示例说明
以 GB2312编码为例:
汉字“天”:内码为`E5 83`,存储为`11100101 10000011`(二进制形式);
汉字“蟹”:若采用32×32点阵,需占用128字节存储。
四、总结
汉字在二进制中的存储依赖编码标准,实际存储过程包括:
1. 输入时通过汉字输入法转换为内码;
2. 存储时以二进制形式保存内码;
3. 显示时转换为字形码;
4. 传输时转换为兼容的编码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