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解读  > 如何计算形象要素差距

如何计算形象要素差距

2025-05-04 16:58:35
特立独行的兔子
特立独行的兔子已认证

特立独行的兔子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形象要素差距的计算是公共关系工作中评估组织形象与公众期望之间差异的重要步骤。以下是具体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数据准备

设计调查表

使用包含组织形象要素的表格,通常包括经营方针、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管理顾问知名度等维度,每个维度设置7个评价档次(如非常差、差、一般、良好、优秀等)。

收集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公众对每个要素的评价数据,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数值标尺(如1表示非常差,7表示非常好)。

二、计算平均值

计算各要素的平均值

对每个调查项目,将公众评价的数值相加后除以总人数。例如,若某要素有5个评价等级,评价分数分别为1、2、3、4、5,平均值为:

$$text{平均值} = frac{(1 times x_1) + (2 times x_2) + cdots + (5 times x_5)}{x_1 + x_2 + cdots + x_5}$$

其中,$x_i$表示该等级选择的人数占比。

标定数值标尺

将计算出的平均值标定在数值标尺的对应位置,形成组织实际形象的曲线。

三、绘制形象差距图

绘制双曲线

- 实线:

连接组织实际形象曲线的各点,反映公众对组织的真实认知。

- 虚线:根据组织自我期望的评分绘制理想曲线,反映组织希望达到的形象状态。

分析差距

通过两条曲线的相对位置,直观展示形象差距:

- 正差距:

实际形象低于期望形象,需通过改进策略缩小差距。

- 负差距:实际形象高于期望形象,可总结经验并持续维护。

四、应用与改进

制定调整方案

根据差距分析结果,针对薄弱环节设计形象传播策略,如优化经营策略、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管理顾问团队建设等。

动态监测

定期重复调查与分析,形成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组织形象与公众期望保持动态平衡。

示例计算

假设某组织在“办事效率”要素的公众评价中,7个等级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0%、20%、30%、25%、15%。则平均值为:

$$text{平均值} = frac{(1 times 0.10) + (2 times 0.20) + (3 times 0.30) + (4 times 0.25) + (5 times 0.15)}{1} = 3.25$$

将3.25标定在数值标尺上,形成该要素的曲线点。

通过以上步骤,组织可系统评估形象差距,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