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考官邢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监理工期的计算需结合合同条款、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管理方法,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工期计算的基本依据
工期通常以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工期为准,分为固定工期和浮动工期两种形式。
实际工期
若因不可抗力或设计变更等客观因素导致延期,需以实际竣工日期为准。
二、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 公式:
工期 = 计划工作量 / 单位时间产能
- 要素:需明确工程量、施工队伍日均产能及施工条件。
通过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确定关键路径及其持续时间,以计算最短工期。
资源限制法
考虑人员、材料、设备等资源的供给情况,计算资源瓶颈对工期的影响。
三、关键影响因素
工程量与施工方案
工期与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及方案合理性密切相关。
不可抗力与风险因素
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可能导致工期延长,需在合同中约定风险分担条款。
合同条款
开工日期、竣工标准、付款条件等条款直接影响工期计算。
四、工期调整机制
索赔与签证:
因设计变更或第三方责任导致的延期,可通过索赔获得工期补偿。
动态管理:实际施工中需定期对比计划进度,及时调整资源分配。
五、总结流程
工程量、施工方案、资源计划等。
采用标准工时法、关键路径法等工具。
结合实际施工条件、风险因素及合同条款调整。
通过进度报告、签证文件等持续跟踪。
注:不同工程类型(如住宅、商业、基础设施)可能适用特定计算规则,建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