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步向前走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围棋的“数字”主要指通过目数来计算胜负和评估棋局,具体规则如下:
一、基本计算方法
围棋棋盘共有361个交叉点,胜负通过计算双方活棋所占的目数决定。活棋占据的交叉点即为目数,而双方棋子之间的空点(即双方势力范围)各得一半的分数。
归本数
棋盘总点数的一半(180.5目)作为基准,称为“归本数”。计算时需在双方活棋目数基础上进行调整:
- 黑方:
目数 + 3.75(即3又3/4子)
- 白方:目数 - 3.75(即3.75子)
- 黑方胜:
黑方目数调整后超过184.25目
- 白方胜:白方目数调整后超过176.25目
- 和棋:双方目数调整后相等或黑方少于184.25目
二、不同规则差异
- 死子移除后,计算双方活棋目数并贴目(黑方+3.75,白方-3.75)
- 例如:黑方185子,白方177子,则黑方胜
应氏规则
- 终局后用黑子填满所有空点(共361目),再数双方剩余目数,目多者胜
- 该规则与贴目制度无关,但结果与中国数子法一致
日韩规则
- 类似中国规则,但贴目为6目半(即3.5子)
- 例如:黑方184.5目,白方177.5目,则黑方胜
三、其他关键点
贴目机制:
因黑方先行,所有规则均采用贴目平衡,避免先手优势
目数与子数的关系:目数是交叉点被占用的量化表示,而子数是实际棋子数量,两者通过贴目规则关联
计算时机:终局确认后统一数子,而非每步落子时计算
通过上述规则,围棋将抽象的棋盘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值,体现了棋形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