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解读  > 如何定义筑土围堰

如何定义筑土围堰

2025-05-11 09:02:46
高山倡导者
高山倡导者已认证

高山倡导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筑土围堰是水利工程中用于保护施工区域的临时性挡水结构,其定义及关键要素如下:

1. 基本定义

筑土围堰由土石材料(如黏土、砂石)堆筑而成,主要用于防止水流和土壤进入施工区域,便于排水、基坑开挖及建筑物施工。其特点包括材料就地取材、施工工艺简单,但需满足特定水文和地质条件。

2. 适用条件

水深与流速:水深≤1.5米,流速≤0.5米/秒,且河床渗水性较小。- 地质要求:围堰底部需为不透水土层,避免渗漏。

3. 施工要求

堰顶宽度:通常为1-2米,机械挖基时需≥3米。- 边坡坡度:迎水侧坡≤1:2,背水侧坡≤1:2。- 高度要求:应高于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

4. 分类与结构

土袋围堰:水深≤3米,适用于淤泥较浅的浅滩。- 草土围堰:传统工艺,适用于浅水区域。- 防渗结构:包括土质心墙、混凝土心墙、钢板桩心墙等。

5. 功能与特点

临时性:施工完成后需拆除,仅作为永久设施的临时屏障。- 经济性:材料成本低,适应性强,尤其适合中小规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