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梦而飞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递延收益摊销的账务处理需根据收益性质和用途进行区分,具体方法如下:
一、递延收益的初始确认
当企业取得递延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二、递延收益的分摊
按照资产使用寿命分期摊销,借记“递延收益”,贷记“其他应收款”(资产原值)和“营业外收入”(补助金额)。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根据受益期间分期摊销,借记“递延收益”,贷记“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三、期末结转
未确认收益的结转
将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损益,借记“其他综合收益”或“营业外收入”,贷记“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的结转
结转未分配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四、特殊情况处理
返还政府补助:
按应返还金额借记“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和“其他应付款”。
示例
某企业取得政府补助100万元,用于购置设备(资产原值80万元,寿命5年):
1. 取得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100万
营业外收入 20万
其他应付款 80万
贷:递延收益 100万$$
2. 每年摊销时:
$$借:递延收益 20万
营业外收入 20万
贷:其他收益 40万$$
3. 5年后返还补助:
$$借:递延收益 100万
营业外支出 100万
贷:银行存款 100万
其他应付款 0万$$
注意事项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科目,报表列示为其他非流动负债;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应在实际发生费用时确认为费用,而非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规范递延收益的摊销处理,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反映企业收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