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科普  > 被动式前为什么要加be动词

被动式前为什么要加be动词

2025-05-17 14:02:45
灯塔何老师
灯塔何老师已认证

灯塔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被动语态前必须加be动词,这是英语语法中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要求。以下是具体原因和补充说明:

一、被动语态的核心结构

被动语态的基本格式为:

be动词(am/is/are/was/were) + 过去分词

例如:

The book was read by her.

The meeting was called at 3 PM.

二、be动词的必要性

语法规范

被动语态通过be动词引出动作的承受者,be动词承担了谓语功能,表示“被……”的动作。没有be动词的句子无法构成被动语态,只能使用其他结构(如过去分词短语)表示被动关系。

时态与语态结合

be动词的时态变化(如is/am/are/was/were)与主动语态的be动词保持一致,确保时态准确性。例如:

- 现在进行时:The cake is being baked.

- 一般过去时:The letter was sent yesterday.

三、特殊情况下的省略

在某些特殊句式(如独立主格结构)中,be动词可能被省略,但这种情况属于主动语态的省略,而非被动语态。例如:

The cake, beaten down, was served.

这里“beaten down”是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省略了be动词,但整体仍为主动语态。

四、常见误区

非谓语动词替代be动词:

例如:

The problem was solved. [正确]

The problem solving was done. [错误]

解析:后者中“problem solving”是动名词短语,无法承担谓语功能,必须用be动词。

省略be动词的被动结构:

例如:

The meeting called at 3 PM. [正确]

The meeting calling at 3 PM. [错误]

解析:后者中“calling”是现在分词,无法单独作谓语,必须用过去分词“called”。

总结

被动语态中be动词的添加是语法规范的核心要求,其作用是引出动作承受者并构建被动关系。特殊省略情况需结合具体句式判断,但均不改变be动词在主动语态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