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官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在岗人数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统计目的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按实际在岗人数计算
这是最准确的方法,包括所有实际参与工作的员工,无论是否在岗在位。需排除以下人员:
长期病休、离岗待工人员
内退、退休人员
实习生(未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
处于试用期但未转正人员
示例:某企业12月月初在职人数100人,月末在职人数105人,则当月平均在岗人数为 (100 + 105) / 2 = 102.5人。
二、按月平均人数计算(适用于月度统计)
将月初和月末在职人数相加后除以2,例如:
$$text{月平均人数} = frac{text{月初人数} + text{月末人数}}{2}$$
*注意*:部分公司可能按周五人数或上一周数据统计。
累计法
将全年各月在职人数相加后除以12,适用于需要长期统计的场景。
三、其他计算方式
按劳动合同人数计算
包括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无论实际是否在岗。
按社保缴纳人数计算
根据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人数统计,涵盖所有在岗及离岗但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四、注意事项
季节性用工:
需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例如夏季用工200人,冬季减少至150人,则年平均人数为 (200 + 150) / 2 = 175人。
统计时效:在岗人数通常按月度、季度或年度统计,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周期。
统计范围:包括企业所有正式员工,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生产一线人员。
示例综合计算
某企业2024年在职职工人数计算如下:
120人
125人
(120 + 125) / 2 = 122.5人
122.5人/月 × 12月 = 1470人
通过以上方法,可灵活应对不同统计需求,确保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