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最好的自己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签约率的计算涉及对就业形式分类统计的结果,具体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如下:
一、基本计算公式
就业签约率 = 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人数 / 毕业生总人数
其中:
签订劳动合同:指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形式;
签订就业协议:指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如升学协议、出国协议等),但未直接建立劳动关系。
二、与就业率的区别
- 签订劳动合同
- 签订就业协议
- 自主创业
- 回生源地二次就业等;
签约率仅包含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的人群,不包含未签订任何协议但已就业(如灵活就业)或未就业者。
三、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高校就业统计
- 学校通常需同时报告就业率和签约率,但对外发布时可能仅展示就业率;
- 例如:某校2024年劳动合同签约率5.29%,就业协议签约率9.12%,则总就业率需将协议就业者纳入计算。
- 劳动部门通过劳动合同签订数量统计就业率,而签约率可能作为辅助指标反映就业意向。
- 签约率无法全面反映就业质量,可能低估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群体的就业情况;
- 三方协议可能仅具备意向性质,实际用工情况需以实际用工证明为准。
四、示例说明
某高校2024年毕业生中:
签订劳动合同:5.29%
签订就业协议:9.12%
假设总就业人数为800人,则:
就业协议就业人数 = 9.12% × 800 = 730人
总就业人数 = 730(协议就业) + X(劳动合同就业)
就业率 = (730 + X) / 800
签约率 = 5.29% + 9.12% = 14.41%(需注意签约率可能超过100%的情况)
综上,就业签约率是衡量就业意向的重要指标,但需结合其他数据综合分析以全面评估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