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扬州大学在创业就业方面提供了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实践平台和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业教育体系
必修课程体系
自2011年起,扬州大学将创业课设为通修必修课,要求学生在两年内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个模块,并通过实践作业(如商业计划书、求职简历等)考核,成绩合格获2个学分。
分层培养机制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近20门选修课,涵盖创业基础、市场分析、团队管理等内容。必修课注重创业意识培养,选修课则针对不同兴趣方向(如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等)提供专业课程。
创业孵化平台
学校建立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创业苗圃,提供免费水电、网络等资源,目前有27个创业项目、34个团队在此孵化。校内外合作共建400个实践平台,涵盖创业孵化园、科技园及企业合作项目。
二、实践与就业支持
创业导师制度
聘请100+行业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通过讲座、座谈会、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分享创业经验。例如,博士研究生张志鹏创办的“梦想吧”创客空间,累计服务1.3万余人。
弹性学制与成果奖励
推出弹性学制,支持学生休学创业。创业项目取得成果可获学分奖励,例如博士研究生张志鹏团队获财政天使基金支持。
定向培养计划
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养本科生”计划,采取“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模式,学费全免,精准培养基层人才。
三、政策与资源整合
学分转换机制
创新创业学分可与其他课程学分转换,学生可通过参与竞赛、项目实践等方式获取学分。
校地合作拓展就业
与扬州市及张家港、常熟等地合作共建就业基地,实施“千企万岗进校园”计划,拓展校内外就业渠道。
特殊群体帮扶
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机制,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支持。
四、典型案例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成立创业学院,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学生修满创业课程才能毕业。目前有10余门创业相关公选课,培养出多名优秀创业者。
通过以上体系化措施,扬州大学为大学生提供了从创业意识培养到实践孵化的全链条支持,助力高质量就业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