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守牢就业底线需要从政策稳定、结构优化、服务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包括:
一、政策稳定与岗位扩容
保持就业岗位总量规模,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对月销售额2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重点群体专项帮扶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制定针对性政策,优先安排就业岗位。
公共部门稳岗扩岗
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增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岗位,支持“城乡社区专项计划”和“村医专项计划”。
二、就业结构优化
产业升级与就业适配
抓住经济结构调整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技能培训与能力提升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等专项活动,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重点培养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人才。
防止就业歧视
依法打击就业歧视、非法中介行为,保障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平等就业权益。
三、服务保障体系完善
就业服务精准化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职引未来”招聘行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实现政策宣传与岗位对接“零距离”。
动态监测与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就业统计监测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失业风险,及时调整政策,防范规模性失业。
兜底安置与民生保障
对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完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其他关键措施
财政支持与政策协同:
通过财政预算倾斜、专项补助等方式,撬动就业岗位,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区域协调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就业机会均等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通过以上措施,既能守住就业“红线”,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稳定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