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使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考填志愿中的“预录取”是指考生档案进入高校后,学校完成初步审核并提交省招办审核前的状态。具体含义和流程如下:
一、核心定义
预录取是高考录取流程中的中间环节,表示考生已通过高校初步筛选,但尚未完成最终录取程序。此时:
考生档案已转入高校,但尚未完成最终审核;
高校完成对考生档案的审查(如专业匹配度、体检报告等),并将录取意见提交省招办审核;
在考生查询系统显示为“预录取”或“院校在阅”,而非最终录取或退档。
二、关键特点
此时考生档案不可再流动,高校完成审核后才会解除锁定;
预录取不等于正式录取,需待省招办审核通过并完成录取通知书签收;
若高校在审核中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如专业不服从调剂、体检不达标等),会转为退档状态。
三、与最终录取的区别
| 状态 | 录取结果 | 档案状态 | 审核主体 |
|------------|----------------|----------------|----------------|
| 预录取 | 可能录取 | 已进入院校审核 | 高校及省招办 |
| 录取 | 已正式录取 | 已完成所有流程 | 省招办 |
四、注意事项
若考生未服从专业调剂,可能因专业名额不足被退档;
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或高校官网查询预录取状态;
预录取通常出现在录取工作后期,具体时间因省份和院校而异。
五、常见误区
部分考生可能将“预录取”与“预退档”混淆,但两者本质不同:
预录取:高校已通过初步审核,等待省招办确认;
预退档:高校因不符合录取条件主动放弃录取资格。
综上,预录取是高考录取流程中的关键节点,考生需关注高校和省招办的审核进度,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退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