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小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年鉴中的就业人数通常是通过多种统计方法收集和汇总得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劳动力调查制度:这是以住户为调查对象的抽样调查,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区、市)的城镇和乡村地域,样本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区)。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信息、个人信息、工作情况和无工作情况等,全国就业人数、城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就来自此项调查。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这是以法人单位为调查对象的统计调查,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两个部分。工资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等就来自这项调查。
人口普查:通过人口普查收集居民的就业情况,包括从业行业、从业形式等,结合抽样调查等方法估算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从业人口数量。
社会保险统计:根据社会保险机构的统计数据,包括社会保险参保人员数量、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单位数量等,推算出从业人数的总体规模。
调查问卷:制定调查问卷,面向一定的样本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从业情况,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推断整个群体的从业人口规模。
在计算就业人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平均人数为计算指标,计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取整,计算后不足一人时,按一人填报。
统计口径:注意统计指标的调整,如2013年后“调查失业率”逐步替代“登记失业率”。
数据清洗与处理:在进行就业人数统计时,需要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剔除连续多年数据缺失的省份或指标,并进行标准化与可比性处理。
通过上述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和解读年鉴中的就业人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