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性与骨气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滞留人员就地就业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具体分为政策支持、岗位开发、服务保障三方面:
一、政策支持与补贴
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返还上年度失业保险费50%;对恢复生产困难企业,按6个月全省月人均失业保险金×企业参保人数给予补贴。
创业扶持
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及15万元以内贴息贷款,支持滞留人员返乡创业。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对接
企业吸纳就业
- 优先保障重点企业(如防疫物资生产、生活必需品企业)用工需求,设立就业服务专员协助协调。
- 鼓励带贫企业、新社区工厂等吸纳滞留人员,按年限给予奖补(半年3000元/人,一年5000元/人)。
公益性岗位
增加乡村及防疫岗位开发,如保洁、道路维护等,优先安置无法返岗人员,并提高补贴标准。
三、服务保障与精准对接
大数据与平台服务
依托“移动就业之家”等平台,通过数据筛查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例如高安市通过平台引导3659名滞留人员就地就业。
“点对点”帮扶
对有创业意愿或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帮扶,协调交通补贴(最高500元/人)及返岗复工支持。
四、特殊群体保障
防疫隔离人员:
建立隔离点招聘平台,对接保供企业解决就业,例如上海青浦某隔离点人员通过平台匹配到旅游度假区岗位。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解决滞留人员就地就业问题,兼顾政策激励与实际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