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骗就业保险的刑事处罚根据金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一、基本定罪标准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若涉及金额较大,构成保险诈骗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量刑标准
多数情况下,诈骗金额达到 一万元至十万元的,可判处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若诈骗金额超过 五十万元,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如多次诈骗、抗拒执法等),可判处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诈骗金额达 五十万元以上,或导致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等,可判处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
坦白认罪:
如被告人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退缴赃款:主动退赔被骗资金,可视为悔罪表现;
初犯或偶犯:无犯罪前科或仅首次犯罪,可能适用较轻的刑罚。
四、其他法律后果
民事赔偿:受害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行政处罚:相关机构可对单位或个人处以骗取金额1-3倍的罚款。
五、特殊情形补充
若涉及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某公司因虚报工资骗取社保,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参考案例:某地法院判处两人因虚构保险事故骗保32万元,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二万元、一年十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