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就业促进行动案例的撰写,可参考以下结构与实际案例进行整合:
一、案例背景
提及相关就业促进政策,如“雨露计划”“稳就业六维体系”等。
二、行动主体与目标
政府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社会组织等。
例如,帮助X名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增Y名技能人才、降低城镇失业率等。
三、实施措施
- 开展“雨露计划”专项招聘,组织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岗位对接。
- 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招聘活动,覆盖乡镇、高校及企业。
- 推广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开展补贴性培训5.6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11万人。
-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23年发放贷款金额超196万元。
- 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
四、实施效果
就业数据:
如4.17万人通过招聘实现就业、3.11万人新增技能人才等。
贫困家庭收入显著提高、社区就业率提升、社会稳定性增强等。
五、典型案例(以“雨露计划”为例)
个人案例:1998年出生的窦杰,因家庭贫困被收养,通过“雨露计划”中专学习,2017年毕业后在基层医院工作,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
群体案例:某市通过“雨露计划”帮助500名脱贫家庭毕业生就业,其中80%进入医疗、教育等稳定岗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六、经验与启示
精准对接需求:需结合职业规划、技能培训与岗位匹配,提升就业精准性。
多方协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需形成合力,形成政策、资源、平台三位一体机制。
通过以上结构,可系统梳理就业促进行动的全过程,突出政策创新、实施路径与社会效果,为其他地区或领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