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搏奋斗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针对脱贫人口未就业的问题,可通过以下综合措施解决:
一、产业帮扶与就业岗位开发
发展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并收集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信息。
公益性岗位
开发乡镇(社区)保洁、道路执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脱贫劳动力。例如,某地通过开发1038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652人。
机关事业单位包保
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值班、保洁等岗位吸纳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
二、技能培训与教育支持
职业技能培训
实施“雨露计划+”,选送脱贫劳动力到涉农院校接受职业教育,每人每学年补助3000元(不满半年按1500元)。
教育资助
对脱贫户家庭在校生给予3000元/学年的助学金,同时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
三、就业服务与权益保障
精准帮扶机制
建立24小时就业响应机制,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和培训项目,帮助3个月内达成就业目标。
权益保障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协调降低外出务工成本,对就业不稳定群体提供兜底保障。
四、政策补贴与激励
岗位补贴与贷款贴息
通过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贷款贴息等措施,降低脱贫人口就业门槛。
稳岗奖励
对吸纳脱贫人口的企业给予奖励,优先安置脱贫不稳定和边缘易致贫户。
五、特殊群体针对性措施
无劳动能力人口:
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等方式实现增收,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
长期未就业者: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如村(居)执勤、美丽乡村保洁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防止规模性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