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就业后择业的失业率怎么算

就业后择业的失业率怎么算

2025-05-16 12:47:11
刘老师
刘老师已认证

刘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后择业的失业率计算需要明确“择业”的定义。根据搜索结果,通常有以下两种理解方向:

一、 摩擦性失业的统计口径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换工作或进入劳动市场过程中的短暂失业状态。在统计中,摩擦性失业通常包含在 失业人口中,而劳动力人口包括 就业人口和 失业人口。因此,计算公式为:

$$

text{失业率} = frac{text{失业人口}}{text{劳动力人口}} times 100% = frac{text{失业人口}}{text{就业人口} + text{失业人口}} times 100%

$$

这种计算方式是国际通用的失业率计算标准。

二、 特定就业状态的定义

若“择业”指 新进入劳动市场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群,则需从劳动年龄人口中扣除 非就业意愿人口(如退休人员、在校学生等),计算公式为:

$$

text{失业率} = frac{text{失业人口}}{text{劳动年龄人口} - text{非就业意愿人口}} times 100%

$$

但此定义并非主流统计口径,且“非就业意愿人口”的界定存在一定争议。

三、 补充说明

数据来源: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 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官方统计指标,其分母为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分子为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上述公式存在差异。

其他计算方式:

部分文献采用总人口或总劳动年龄人口作为分母,但此类方法可能引发歧义,因未明确失业与劳动能力的关系。

四、 示例计算

假设某地区统计:

失业人口:5万人

就业人口:15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25万人

则摩擦性失业率为:

$$

frac{5}{15+5} times 100% = 33.3%

$$

若排除非就业意愿人口(如退休人员5万人),则失业率为:

$$

frac{5}{25-5} times 100% = 25%

$$

建议根据具体研究需求选择计算口径,并注意不同定义可能导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