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公仆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唐诗中对音乐的形容主要通过拟声词、通感修辞、以声喻声等手法实现,以下为典型代表:
一、摹拟音响法(拟声词)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叠字“嘈嘈”“切切”摹拟急促与轻细的琴声。
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通过“碎”“泣”“笑”等拟声词表现乐声的清脆与悲喜交织。
二、以声写声法(通感修辞)
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将听觉与视觉结合,以“花底滑”“冰下难”形容琵琶的滑涩与凝重。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借羌笛的哀怨声,抒发边塞的苍凉与思乡之情。
三、以形喻声法
李贺《李凭箜篌引》:“芙蓉泣露香兰笑”以“芙蓉”“香兰”比喻乐声的悲喜对比,形成形神兼备的意象。
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通过“江风”“云”等自然意象,描绘乐曲的飘渺与悠扬。
四、其他经典诗句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以“长风”“雨堕瓦”表现胡笳音的苍茫与变幻。
韩愈《听颖师弹琴》:“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通过描写听者的反应,侧面烘托琴声的感染力。
以上手法共同构成唐诗音乐描写的独特艺术魅力,既注重声音的具象化表达,又融入情感与意境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