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级差”,其含义需根据具体场景区分,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院校志愿级差
指高校在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设置的分数差额。例如:
某高校规定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则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为620分。
实际应用特点
后续志愿的录取分数线需高于前志愿分数线对应的分数差值;
部分院校在录取时可根据考生分数、招生计划等动态调整级差。
二、专业志愿级差
指高校在录取同一院校不同专业时设置的分数差额。例如:
某高校数学专业录取线为610分,物理专业录取线为605分,两者级差为5分。
运作规则
考生未被第一专业录取时,后续专业录取需在总分中扣除对应级差分。例如:
- 若考生总分为600分,第一专业(610分)未录取,则第二专业录取时总分为595分;
- 若前三个专业均未录取,第四专业录取时需累计扣减5分;
通过级差调节考生对专业的选择,避免热门专业过度集中。
三、其他说明
级差设置目的:
院校级差主要为了优化录取效率,避免大量考生集中在少数热门专业;专业级差则用于平衡考生对不同专业的需求。- 注意事项: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分数、位次及专业偏好,合理设置志愿级差,并参考该校近年录取数据。以上内容综合了《2010高考志愿填报胜经》《2012志愿填报胜经》等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