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参考去年的志愿填报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比学校招办公布的数据和省招办官方公布的数据,特别是特殊类型的招生专业,如提前批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团、高水平艺术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因为这些专业在招生时是单独进行的,与普通专业不在一起。
使用同分/同位次考生去向数据时,要注意分数和位次的换算,一般常用的换算方法是线差法和位次法。同时,要考虑该省份录取计划和考生人数是否有大的变动,批次线是否有大的浮动。
关注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的招生计划变化,比如某大学专业去年在该省份招生,今年不招生了,那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是填报不了的。
在获知自己的高考分数后,通过所在省份的“一分一段表”确定自己的省排名,即位次。然后根据位次与所在分数段大学和专业的往年录取位次进行对比参考。同时,关注线差,即分数线与考生的实际成绩之间的差距。
无论采用线差法还是位次法换算分数,最终得出的分数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决定性依据。
新高考模式下,由于选考科目不同,往年的理科和文科录取数据可能产生差异。考生应首先确定自己在新高考中的位置,再通过与去年相应的分数和位次进行换算。
除了分数外,高校招生政策和方向也是选择院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可以了解往年招生政策和方向,以此来了解今年的可能情况。
其中通常会包含往年录取分数线,以及考生咨询学长学姐或已经入学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录取分数。
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可能会较高,考生需根据专业的冷热程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根据自己所在本省的位次和分数段统计表、各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等资料,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专业组、专业类(专业+院校),坚持“冲、稳、保”的原则。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参考去年的志愿填报信息,从而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