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启星辰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面对职业打假人,企业应采取合法合规的应对策略,既保护自身权益,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日常合规管理
- 确保散装食品、自行包装食品标注产地、联系方式、质保期、有效期及注意事项,使用中文说明。
- 进货时查验供应商资质,保存合同、发票、销售清单等可溯源文件。
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全流程。
- 定期自查商品标签合规性,避免因《食品经营许可证》过期或超范围经营引发投诉。
二、投诉处理与风险防范
审慎对待投诉举报
- 避免因小额问题过度赔偿,职业打假人可能通过批量投诉获取高额赔偿。
- 对投诉真实性进行核查,区分恶意投诉与合理索赔。
合理运用法律程序
- 在监管部门调查前,充分准备证据材料,避免仓促应战。
- 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对索赔要求进行合理性评估,必要时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维权。
三、证据留存与反打假意识
全程留存交易证据
- 保存聊天记录、交易凭证、产品照片等,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
- 对职业打假人的威胁、恐吓行为固定证据,防止二次索赔。
建立反打假机制
- 培训员工识别可疑人员,加强内部审计和质量控制。
- 对不合理索赔要求果断拒绝,并通过行业协会、监管部门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四、特殊情形处理
恶意敲诈与诈骗:
若存在伪造证据、威胁等行为,应立即报警并收集证据提起诉讼。
价格标签或广告违规:针对明确违法的投诉事项,应在法定期限内快速处理,避免投诉升级。
总结
职业打假人现象的根源在于市场监督机制与商业利益的博弈。企业应通过完善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来降低风险,同时依法维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职业打假人的索赔要求,需结合事实与法律判断,理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