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儿时的梦想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初始资产的考核,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及相关会计处理。以下是核心要点总结: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入账,包括购买价、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等。
现值计量
- 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分期支付时,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入账。
-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需单独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并将其资本化或费用化。
公允价值
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特殊场景下,按公允价值计量。
二、不同取得方式的会计处理
外购固定资产
- 购买成本=买价+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增值税)+运输费、安装费等。
- 多项无单独标价资产需按公允价值比例分配总成本。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 营建成本=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资本化借款费用。
- 领用自产或原材料需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融资租入与吸收投资
- 融资租入按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入账。
- 吸收投资按投资协议价值入账。
三、关键注意事项
重估需求:
已存在资产需定期评估,市场价值变动时调整账面价值。
系统操作:需准确录入原值、预计使用年限、残值等信息,确保折旧计算正确。
税务影响: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四、典型例题
分期购买固定资产:
购买价款120万元,分3年支付,年利率5%。初始入账金额=120万×(P/F,5%,3)=105.8万,未确认融资费用=14.2万。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材料成本8万元+人工成本5万元,资本化利息3万元,总成本16万元。
建议结合具体场景练习计算,注意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