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管理  > 幸福在哪里说课稿

幸福在哪里说课稿

2025-05-13 18:21:03
张老师
张老师已认证

张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幸福在哪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劳动”主题的经典童话故事,通过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引导下,通过劳动实践找到幸福的过程,传递“幸福要靠劳动,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的核心理念。该课文以情节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契合五年级学生认知发展需求,兼具文学性与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对物质与精神满足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将幸福等同于物质享受,缺乏对劳动价值的深刻理解。因此,通过本课需引导学生从“吃穿住行”转向“创造与奉献”,培养其劳动意识与幸福观。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主要情节;

- 学习对照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分析三个牧童获得幸福的过程;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幸福的多元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 培养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将劳动与个人幸福、社会价值有机结合。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分钟)

- 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营造幸福氛围;

- 提问引导:幸福是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对幸福的初步理解。

2. 初读课文(7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读后,勾画关键词句,初步梳理故事脉络。

3. 精读分析(15分钟)

- 分析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过程,探讨其劳动特点与收获;

- 结合智慧女儿的引导,理解劳动与幸福的因果关系。

- 对比十年后重逢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个人成长、社会贡献的意义。

4. 拓展延伸(5分钟)

- 让学生分享身边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的例子;

- 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劳动价值。

5. 总结提升(5分钟)

- 回顾课文主题,总结幸福与劳动的关系;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幸福与劳动的联系。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本质与意义。但需注意,部分学生可能仍停留在表面认知,需通过长期教育渗透形成价值观。未来教学中可增加劳动实践环节,如校园环境美化、社区服务等,帮助学生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