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管理  > 职业危害是如何分类的

职业危害是如何分类的

2025-05-15 04:51:54
求职指导郭老师
求职指导郭老师已认证

求职指导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职业危害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标准:

一、按危害性质分类(主流分类体系)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以下10类:

粉尘类

如金属粉尘(铁、铝)、生产性粉尘(石棉、水泥)等。

化学因素

包括有毒气体(CO、硫化物)、有害液体(酸碱类)、腐蚀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

涵盖高温(炼钢、化工)、低温(冷库)、噪声(机械设备)、振动(锻造、操作工具)等。

生物因素

如细菌(炭疽)、病毒(肝炎)、真菌(霉菌)等。

放射性因素

包括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如化学物质接触、真菌感染等。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物质刺激、辐射等。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如噪声、粉尘、化学物质刺激等。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苯、铬等致癌物质。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未明确分类的其他情况。

二、其他分类维度

按来源分类

- 生产工艺过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废弃物等。

- 劳动过程:设备布局、作业方式、工时制度等。

- 作业环境:气象条件、照明、通风等。

按存在形态分类

- 固态(如粉尘)、液态(如化学品)、气态(如气体毒物)、生物性(如病原体)等。

三、补充说明

实际生产中,职业危害因素常以多种形式叠加存在,例如化学物质泄漏同时伴随物理因素(如高温、振动),需综合评估其健康风险。防护措施需针对具体危害因素制定,如佩戴防护装备、改善通风条件、优化作业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