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7 00:52:46
精选答案
大众化教育在学生观上与精英教育阶段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是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精英教育阶段学生更多的是受制于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方法对他们的限制。
所谓“一步定终身”大部分学生从入学时候起就注定要终身从事某一职业对于所学的课程范围没有主动权。大众化教育阶段使学生有了选择专业的更多机会真正意义上学分制的实行和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自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二是学生在学校的定位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强调师长观念,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受惠者 是学校行政的“被管理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高人一等的“上层”角色,学生参加管理决策和过程运作的机会微乎其微。大众化教育阶段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主体之一学校教育管理者为学生学习、生活和自我素质培养服务。学生与教师是对等关系,只有社会分工的角色不同,没有“上智下愚”之别,教学相长学高为师将成为现实学生选择教师将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的影响。
2025-04-17 00:52:46
其他答案
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
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这种教育和小众教育固然大不相同,即和小众代大众办的所谓民众教育、平民教育也是根本矛盾。大众教育是要教大众觉悟。
精英教育(superior education),学术圈大多认为:旨在培养高潜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识与能力的教育方式。
精英教育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有机会接受所谓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在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
1999年大中专院校在扩招前,中国的大中专教育录取率低、选拔严格,通过者大多智力拔群,毕业后有“铁饭碗”和干部身份,都是精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