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解惑  > 初中化学问题串如何设计

初中化学问题串如何设计

2025-05-01 05:24:32
公务员全知道
公务员全知道已认证

公务员全知道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初中化学问题串设计需遵循系统性、逻辑性和启发性的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一、设计原则

关联性原则

问题需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形成知识链。例如,在学习酸碱盐时,可先问“酸的定义及性质”,再问“酸碱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最后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

梯度性原则

问题难度需由易到难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先通过简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再逐步深入到理论分析。例如,在“盐的水解”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pH测量实验观察现象,再分析原因,最后总结规律。

指向性原则

每个问题需有明确指向,避免模糊表述。例如,“1mol氧含有多少电子?”需明确氧的化学形态(原子或分子)才能作答。

启发性原则

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例如,通过“老式自行车生锈的原因及防治”这一问题串,可关联金属腐蚀、电化学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设计方法

情境导入式

以生活实例或现象引发兴趣,如“铁生锈与自行车锈迹”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化学本质。

实验探究式

结合实验操作设计问题链,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中,可设计“如何用pH试纸判断酸碱性”“酸碱混合后溶液pH变化规律”等问题。

知识整合式

通过关联多个知识点形成综合问题,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可设计“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在物质分类中的应用”等问题。

三、应用示例

以“氧气的制取”为例:

基础认知: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氧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操作:

如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

原理探究:

氯酸钾分解制氧的化学方程式及条件

应用拓展:

氧气在医疗、工业中的用途

通过以上设计,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与迁移能力,使课堂更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