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初晴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新高考的录取方式并非完全按照赋分录取,而是 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统考科目按原始分录取。具体规则如下:
一、录取规则核心要点
- 选考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采用 等级赋分制,根据考生在全省同科目考生中的排名确定最终分数。 -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仍按 原始分计入总成绩。
等级赋分机制
- 考生卷面成绩被划分为6个等级(A至E级),每个等级对应特定分数区间。例如,A等级(100-86分)对应排名前1%的考生,B等级(85-71分)对应2%-3%的考生,以此类推。 - 具体分值通过线性插值计算得出,确保不同排名考生之间的分数差异合理。
二、录取流程中的关键步骤
成绩转换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原等级分)需转换为等级赋分制分数,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最低30分,每门科目最低30分。
综合成绩计算
- 将等级赋分后的选考科目分数与统考科目原始分按比例计入总成绩。例如,某省实行“3+3”模式时,选考科目占比40%,统考科目占60%。
录取排序
- 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三、注意事项
等级划分标准:
不同省份对等级划分比例可能略有差异,例如有的省份将前10%设为A等级,2%-3%设为B等级,以此类推。
志愿填报影响:考生需结合赋分后的成绩与全省排名,合理选择高校和专业,避免因科目难度差异导致分数不公。
综上,新高考录取以 等级赋分制为主,但 统考科目仍采用原始分,两者共同构成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