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江苏高考的“级别”主要指 等级划分体系,该体系在高校录取和学业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明如下:
一、等级划分标准
江苏高考等级划分主要基于考生的 原始成绩排名,将考生分为 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对应不同比例和分数区间。例如:
A等级:15%的考生,分数区间100-86分
B等级:35%的考生,分数区间85-71分
C等级:35%的考生,分数区间70-56分
D等级:13%的考生,分数区间55-41分
E等级:2%的考生,分数区间40-30分
二、等级划分特点
等级分数线会随全省录取计划和考生整体水平变化而动态调整;
除本科录取外,还用于高校选测科目等级认定(如A+对应前5%,A级对应5%-20%等);
为考生提供学业水平评估,帮助规划未来学业方向。
三、与分数的对应关系
等级划分并非直接对应具体分数,而是基于考生在全省的相对位置。例如,A等级考生可能是全省排名前15%的考生,其分数可能覆盖86分以上的区间,但具体分数因年份和考生群体差异而变化。
四、注意事项
不同年份的等级分数线可能不同,需以当年官方发布的分数线为准;
部分资料将等级细分为A+、A、B+等子级(如A+占全省5%-10%),但此划分并非官方统一标准。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成绩排名和目标院校要求,综合评估等级划分对志愿填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