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塔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中药记忆大纲的编写需系统梳理中药学的核心内容,结合权威资料和实用方法,形成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框架。以下是具体编写要点:
一、总论部分
- 六大本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等)
- 重要著作(《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
- 官修本草与民间本草的区别
中药性能
- 四气:
寒、凉、温、热(平性为基准)
- 五味:辛、甘、酸、苦、咸(含淡、涩)
- 升降浮沉:性味、质地、炮制、配伍影响
二、分论部分
按功效分类,每类包含核心药物及特点:
清热药(泻火/燥湿/解毒):黄连、黄芩、金银花等
泻下药(攻下/润下):大黄、芒硝、火麻仁等
祛风湿药(散寒/除湿/强筋):独活、秦艽、狗脊等
化湿药(燥湿/健脾):苍术、藿香、茯苓等
利水渗湿药(利尿/渗湿):茯苓、猪苓、泽泻等
补益药(滋阴/补阳):人参、黄芪、熟地等
三、应用与配伍
配伍原则
- 相须、相使(增强疗效):麻黄配桂枝
- 相畏、相杀(消除毒副作用):半夏畏生姜
- 相反(产生毒副作用):人参反藜芦
使用注意
- 药物炮制(如酒炒升浮、盐制沉降)
- 个体差异与禁忌
四、记忆技巧
口诀串联:
如“麻黄桂枝解表药,柴胡黄芩清热药”
分类对比:同类功效药物对比(如清热药中的黄连与黄芩)
关联记忆:药物归经与功效联系(如黄连归心经,清心火)
五、大纲结构建议
总论、分论、应用三部分分层,便于系统学习
根据考试大纲调整内容,如2023年考试强调160种核心药物及配伍
结合最新教材和临床应用调整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