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海导航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小高考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俗称,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业评价方式,其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小高考是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二或高三上学期参加的学业水平考试,主要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考试对象与时间
全国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生。
通常安排在高二下学期,具体时间因地区而异。例如江苏省的小高考一般在每年1月举行,北京地区的小高考多在4月。
三、考试内容与科目
根据学生选择的文理科类别不同,文科考生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理科考生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所有科目需合格才能参加高考,但个别科目允许补考。
四、核心作用
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部分高校(尤其是自主招生)直接依据小高考成绩录取。
通过成绩分流学生,部分学生可提前确定高校或专业方向。
五、争议与建议
小高考存在一定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其增加了学生压力,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情况理性看待。若对成绩有信心,可正常备考;若存在较大压力,可优先保证高考主科成绩。
综上,小高考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考试,既是学业评价手段,也是升学的重要依据,考生需结合自身规划科学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