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启星辰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自考的过程性考核是综合改革后新增的考试形式,其核心特点和作用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定位
过程性考核与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终结性考试不同,它属于综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需与国家统考笔试成绩结合生成最终成绩。
改革目的
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考生重视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整体通过率。
二、考核方式与内容
考核形式
- 线上完成:
通过视频听课、在线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无需到校。
- 部分课程免考:试点本科专业课(约1/3课程)可免考统考,仅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需参加。
- 统考科目:
占最终成绩70%(如专业课)。
- 过程性考核:占30%(如4次作业+2次考试)。
- 作业:4次作业满分400分,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 考试:2次考试满分200分,同样按比例计入。
三、核心优势
降低考试压力
通过将平时学习纳入考核,减少对统考的焦虑,尤其对时间管理能力要求更高。
灵活性与便利性
全程线上完成,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进度,适合在职人员或非传统考生。
促进自主学习
考核内容涵盖课程学习、阶段测评、综合测评及平时表现,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意事项
合格标准:
过程性考核通常要求课程学习时长、知识点完成率等达标,具体比例由院校制定。
与学位申请关系:部分院校将过程性考核成绩作为学位申请的依据。
通过以上机制,过程性考核不仅优化了考试评价体系,也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