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初中化学判断化合价主要依据元素性质、常见化合价规律及符号规则,具体方法如下:
一、判断依据
- 单质元素(如Zn、C、H)以游离态存在时,化合价为0。
- 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如钠+1价、铝+3价)。
-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或氢结合时显负价,与氧结合时显正价(如氧-2价、硫+4价)。
化合价规律
- 常见元素价态:
氢+1价、氧-2价(如H₂O、CO₂);
- 代数和为零:如KCl中K+1价、Cl-1价,代数和为0;
- 特殊变化:氯、氮等元素价态不固定(如Cl₂中Cl为0价,HCl中Cl为-1价)。
二、符号规则
标注位置:数字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如Mg²⁺);
离子符号区别:电荷符号标在右上角(如Na⁺、O²⁻)。
三、记忆方法
口诀辅助:
一价氟氯溴碘氢,二价氧钡钙镁锌(如Mg²⁺);
铝三硅四固定,氯氮变价需注意(如Cu²⁺、Hg²⁺)。
四、特殊情况处理
共价键:电子对无偏移时(如N₂)不表现价态;
配位键:电子对完全偏离时(如H₂SO₄中的O²⁻)按+2价计算。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规律,可系统判断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