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海幻梦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补填志愿是指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考生因未录取或对首次志愿不满意,有机会重新填报志愿的情况。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 常规补填志愿
当考生的零志愿、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未满足招生计划时,系统将考生纳入补填志愿名单,允许其重新选择院校和专业。
录取后不满意
即使考生被录取,但未填报满意志愿(如分数未达预期、专业选择不当),也可申请补填志愿调整。
时间安排:
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周内开放,需登录省级高考志愿填报平台操作。
二、 特殊补录志愿
部分高校因报考人数不足,需通过“征集志愿”或“补录志愿”补足计划。例如:
- 征集志愿:
在常规录取阶段开放,允许考生填报其他院校专业;
- 补录志愿:在新生入学后,因在校生人数未达计划,由高校主动申请补录。
部分考生可能因分数未达原计划分数线被录取,需在补录志愿中选择其他可接受院校。
特点:
补录志愿的院校通常为已录取考生的下一批次院校,且专业选择范围受限(如仅限规划内院校);
考生需注意补录志愿与征集志愿的区别,两者发生在不同阶段。
三、注意事项
志愿填报规则
补填志愿需符合省级教育考试院的规定,逾期未填报或不符合条件可能影响录取;
- 部分省份(如山东)实行“分段多次公开征集志愿”,需关注本省《招生计划手册》。
信息核对
填报前需仔细核对成绩、位次及招生计划,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志愿效果。
心理准备
补填志愿可能面临二次竞争,建议考生理性评估自身分数与志愿匹配度,避免盲目跟风。
总结
补填志愿为考生提供了二次选择机会,但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规划。建议考生关注省级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招生计划及填报指南,结合成绩定位、兴趣和职业规划制定志愿策略。